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er-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 PFASs)已被许多研究指出是具有持久性、累积性和明显毒性效应的全球性的新型环境污染物,其引发的人体健康问题日渐被国际社会重视,欧美国家已全面或部分禁止了PFASs的使用,而我国的许多行业仍在大量使用PFASs。PFASs能够通过人体胎盘屏障,然而,在自然早产(孕周< 37周)母−婴中PFASs的跨胎盘转运效率(transplacental transfer efficiencies, TTEs)情况,以及胎盘转运蛋白是否参与PFASs的跨胎盘转运机制仍未知。
暨南大学环境学院李静博士、陈达教授与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生蔡丹、曾晓雯副教授等合作,基于广东茂名出生队列,通过对自然早产(N=86)和正常分娩(N=187)的母血−脐带血匹配生物样本,分析32种PFASs(单个PFASs及其同分异构体)的TTEs,并检测胎盘转运蛋白(包括MDR1, MRP2, BCRP等)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检出率超过50%的16种单个PFASs及其同分异构体化合物在早产组中的TTEs显著低于正常分娩组,PFNA、PFDA、PFTrDA、iso-PFOS等化合物的TTEs与胎盘转运蛋白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相关,且这种关联模式在早产和正常分娩人群中存在明显差异。
PFASs经胎盘转移效率(TTEs),表示脐血中PFAS浓度与母体血清中PFAS浓度的比值。方框分别标记第25、50和75百分位。方盒形胡须表示第5至95百分位。胡须下方或上方的点表示异常值。
该研究比较全面地分析了PFASs在自然早产人群中的TTEs,首次揭示了胎盘转运蛋白可能参与了PAFSs跨胎盘转运的主动转运机制。相关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杂志上。
该研究得到广东省创新创业研究团队计划(No.2016ZT06N258)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81673127、81872582、81703179和41977373)的联合资助。
论文信息:Jing Li, Dan Cai, Chu Chu, Qingqing Li, Yang Zhou, Liwen Hu, Boyi Yang, Guanghui Dong, Xiaowen Zeng*, and Da Chen*. Transplacental transfer of per-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 (PFASs): differences between preterm and full-term deliveries and associations with placental transporter mRNA expressi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20,54 (8): 5062-5070.
论文链接:https://dx.doi.org/10.1021/acs.est.0c0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