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院曾永平团队ES&T:在环境微塑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发布者:环境与气候学院发布时间:2021-03-23浏览次数:2816

河流是陆地塑料垃圾向海洋环境输送的主要途径,前期研究中我们已获得塑料的河流入海通量,然而对于塑料上附着的有机污染物河流入海通量却知之甚少。有机污染物通常能附着在塑料废弃物上,普遍检测到的有机污染物包括多环芳烃(PAHs),多溴联苯醚(PBDEs)和多氯联苯(PCBs)等。这些污染物可能来源于塑料本身的化学添加剂(例如阻燃剂)或从周围环境中吸附/吸收而来。塑料作为有机污染物从河流进入海洋的运输载体的重要性亟待合理评估。

环境学院与广东省环境污染与健康重点实验室麦磊副研究员、曾永平教授及其合作者等进行了一年的野外采样,测定了珠江入海口水体中微塑料及其附着的有机污染物的浓度,包括16种多环芳烃(PAHs)、8种多溴联苯醚(PBDEs)和14种多氯联苯(PCBs)。本研究发现,珠江入海口水体中微塑料附着的PAHsPBDEsPCBs的中值浓度分别为201041267.7 ng g–1,但这些有机污染物的浓度范围跨度较大,分别为25~40,1000.84~14,8001.86~456 ng g–1。显然,微塑料附着PCBs的浓度显著低于PAHsPBDEs的浓度(p<0.001;图1),这主要归因于工业禁限令致使PCBs在水环境中的浓度较低。PAHsPBDEs的来源广泛,从溯源判断,我们认为微塑料上的PAHsPCBs主要归因于吸附/吸收作用,而PBDEs主要来源于塑料添加剂。

 

1. 微塑料附着有机物的浓度及入海通量

结合前期研究获得的微塑料实测入海通量,我们估算了珠江河流微塑料上附着有机污染物的年入海通量,目标有机污染物16PAH8PBDE14PCB的年入海通量为6.753.770.37 kg (图1)。每年经珠江河流进入海洋的有机污染物总量可高达一百多吨,相比之下,塑料携带的有机污染物对海洋环境的贡献是微不足道的。基于前期全球河流塑料入海通量的研究结果,我们进一步估算出河流中塑料附着16PAH8PBDE14PCB的全球河流入海通量分别为10.63.90.12吨。此结果表明,塑料在有机污染物从河流入海过程中的载体作用微不足道。然而,由于塑料与水环境中其它天然有机质的行为不同,塑料的生态效应仍然值得研究。

 

相关成果近期发表在ES&T杂志上,本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180605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1936004)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启动纵向协同项目(2018030310550)联合资助。

Mai, L.; He, H.; Bao, L.-J.; Liu, L.-Y.; Zeng, E. Y., Plastics are an insignificant carrier of riverine organic pollutants to the coastal oceans. Environ. Sci. Technol. 2020, 54, (24), 15852-15860.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21/acs.est.0c05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