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承洲,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环境地学与环境化学研究,在有机污染物的区域环境过程和人体暴露风险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构建了新技术,为系统研究污染物的近大气-水体环境迁移和人体皮肤暴露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指出暴露于烧烤烟气和电子垃圾燃烧烟雾,表皮吸收高于呼吸暴露,是人体暴露于有机污染物不可忽视的途径,为人体暴露学研究提出了新思路。主持各类项目3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累计获得项目总经费超过200万元。发表SCI论文40余篇;获授权国内发明专利4件、国外专利1件。
教育经历
1. 2013-09至2016-06,中国科学院大学,环境科学,博士
2. 2010-09至2013-06,中国科学院大学,环境科学,硕士
3. 2006-09至2010-06,广州大学,环境科学,学士
工作经历
1. 2023-至今,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学院,教授
2. 2022-2023, 暨南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3. 2021-09至2022-10,暨南大学环境学院,特聘副研究员
4. 2017-09至2021-09,暨南大学环境学院,特聘博士后
1有机污染物的区域环境过程
2.有机污染物的人体暴露评估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垫类制品中毒害物质经皮肤摩擦的迁移性研究,2019-01-01至2021-12-31, 25万元,结题,主持。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消费品中化学物质经皮和吸入暴露模拟检测技术开发及迁移规律研究, 2018-06-01至2021-06-30, 130万元,结题,子课题负责人。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面上项目, 室内环境中毒害物质通过大气和物体接触的经皮暴露研究,2023-01-01至2026-12-31, 54万元, 执行中,主持。
(一)论文
1. C.-C. Wu, L.-J. Bao, Y. Guo, S.-M. Li, and E.Y. Zeng. Barbecue fumes: an overlooked source of health hazards in outdoor setting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5, 49, 10607-10615.
2. C.-C. Wu, L.-J. Bao, S. Tao, and E.Y. Zeng. Dermal contact with airborne organics as an important route of human exposure to e-waste combustion fume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6, 50, 6599-6605.
3. C.-C. Wu, Y.-J. Jiang, L.-J. Bao, and E.Y. Zeng. Transfer of frictional contact derived Phthalates from pad surface enhances dermal exposure.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22, 56, 12999-13007.
(二)专利
1. Eddy Y. Zeng; Chenchou Wu; Fengchang Wu; Lianjun Bao.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air-water exchange flux;授权日期:2020年8月25日; 授权号:US 10,753,831 B2。
2. 曾永平、巫承洲、吴丰昌、鲍恋君. 气-水界面通量检测方法;授权日期:2018年10月26日;授权号:ZL 2015 1 0182147.1。
3. 曾永平、巫承洲、吴丰昌、鲍恋君;水体微表层污染物采集装置;授权日期:2018年10月19日;授权号:ZL 2015 1 0184321.6。
研究生课程:《环境化学进展》
团队方向: 有机污染物的区域环境过程和人体暴露风险